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,學校機房建設已經成為一個學校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,網絡互連技術迅猛發展。以快速穩定的網絡來進行現代化科研及辦公,把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至教育、科研、管理信息等領域,并實現與Internet網的匯接,實現計算機網絡辦公自動化,計算機管理現代化,以此提高現有人員的教學水平、技術素質、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,使之為生產科研發揮更大作用。
不論是高校、企業、事業單位還是個人用戶對網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網絡信息、數據、資料的安全、穩定的交流和傳輸,是現代化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主流。特別是基于Internet模式的信息系統的結構,改變了傳統模式下的管理系統的結構,使系統使用更加方便、快捷。建立基于Internet/Intranet的計算機網絡不僅能夠為財務管理和電子郵件、電子資料、文件傳輸、WWW、分布式廣域數據庫的服務、國際互聯網的交流提供便利,更是現代化辦公和管理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。
一、學校機房建設設計原則
根據學校需求及網絡發展,我們在設計建設整個網絡的過程中,遵循如下原則:
●先進性和兼容性原則
網絡建設應適應目標管理自身發展的特點及網絡通信技術更新換代,主機系統選擇、網絡結構設計、網絡管理和連接方式具有一定的先進性。
●標準性原則
網絡總體建設遵循國際統一標準、采用業界流行的通用通訊協議和接口,要為系統能順利接入國際互聯網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。
●開放性
建成多協議、多網絡操作系統網絡平臺,真正實現開放式的網絡體系結構。
●可靠性原則
網絡是系統集成的關鍵,要求系統中的任何設備的故障都不會影響整個系統連續、可靠的運行。首先要考慮設備的穩定性、可靠性、使其具有必要的冗余容錯能力,特別是主干通信線路和核心設備,如:中心交換機,可采用電源冗余備份系統,提高可靠性。
●安全性
實現網絡的合理配置,利用授權及軟件防火墻技術,能阻止非法用戶訪問網絡資源,保證數據傳輸、存儲的安全。
●可管理性
對整個網絡系統提供管理軟件,實現網絡的動態管理,流量控制及故障診斷。
●經濟實用性原則
整套應用系統應能方便用戶的使用和管理,以實際工作的業務模式為基礎,實現業務處理的計算機化;并能做到用戶界面的友好統一,應用平臺的簡單化和標準化。
二、學校機房建設目標:
整個網絡建成之后,將達到如下目標:
A、網絡運行穩定、速度快
B、整個網絡完成后具有良好的擴展性,為以后升級余留了空間。
C、只要添加外接設備,就很容易實現所有電腦接入INTERNET,并能與更多的教育站進行互聯,實現網上資源共享。
D、整個教學網通過INTERNET或其它連接方式都可以訪問其它城域網。
E、在每一臺工作站都可以運行各種各樣的應用軟件。
F、網絡管理容易,可操作性強,實用性強。
三、學校機房建設網線布線設計
在對雙絞線進行安裝時,應該注意下列事項:
★ 不能在線纜上足以施線纜表面和導線上留下永久痕跡的力量
★ 施中過程中不能對線纜使用熱吹風式氣焊槍等加熱方法
★ 在線纜端接時應該使雙絞線保持其端接模塊接通
★ 線纜拐彎時應該保證足夠大的轉彎半徑
施工參數:
★ 最小彎曲半徑≥8×線纜半徑
★ 天花板內最大暴露雙絞線長度為≤2cm,(機柜處除外)
★ 最大分絞長度不超過2cm
★ 線上不得負重載重物
★ 如果線纜必須穿越電源線,應該垂直穿越
★ 最大拉力,不管是多少對線,不得超過400N
線槽:
★ 在安裝線槽時,首先應該計算線槽中將要放的線纜的數量與重量,以免線槽的支撐點負載超過建筑物結構上所容許的負載。
★ 如果線槽是管狀的,不能開蓋,安裝時,在每一個拐彎的地方要求有線盒,另外,在安裝時應先安裝引線,以方便穿線。
★ 所有需固定的線槽都要加固定件,不能有松動或脫落。
★ 線槽中的線纜應該固定在線槽上,在垂直線槽中,要求每610mm有一個線捆把線纜固定在線槽上。
四、學校機房建設機房接地設計
根據《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》GB50174-93及CECS72-97綜合布線工程規范,機房所在樓宇應有聯合接地體,在主配線間應有3歐以下的接地端子。
五、學校機房建設網絡設計方案
1網絡體系結構
在整個網絡建設中,網絡采用快速以太網技術,保證數據的傳輸的帶寬保持在100M上。運用超五類雙絞線連接網絡主干,采用混合式10/100/1000M快速以太網連接到桌面。此種結構具有靈活的擴充性,可滿足用戶在以后網絡增長的需要及方便的接入;易于維護,在不影響整個網絡正常運行的情況下,自由插拔與更換;保證網絡主干數據的快速傳輸,減少網絡數據的傳輸“瓶頸”,提高網絡性能。
整個網絡以服務器做為該教學網的網絡數據中心,運用雙絞線接連各個學生機及教師機。1000M雙絞線主干連接各個工作站。
2、網絡總體設計
本方案中,將以服務器為中心,其它各工作站作為網絡主干用戶。桌面采用100M交換速率傳輸。服務器的主要任務是提供Internet信息服務、數據服務和文件服務
六、學校機房建設機房電器系統設計
充分考慮所設計的機房系統的工作性質和任務,以電源供配電的質量、電氣裝置工作的可靠性,安全性和技術上的先進性、人員工作環境的舒適性為設計原則。機房內用電設備供電電源均為三相五線制及單相三線制,采用雙回路供電;用電設備作接地保護,并入土建大樓配電系統;
機房用電設備、配電線路裝置過流過載兩段保護,同時配電系統各級之間有選擇性地配合,配電以放射式向用電設備供電;
機房配電系統所用電線為深圳聯嘉祥阻燃聚氯乙烯絕緣導線,敷設噴塑橋架、鍍鋅鐵管及金屬軟管。
機房的設備供電和空調照明供電分為兩個獨立回路,其中設備供電由UPS提供并按設備總用電量的1.3倍進行預留,而空調照明用電由市電提供并按空調設備的要求供配。
機房內照明裝置宜采用機房專用無眩光燈盤,照明亮度大于300LUX,事故照明亮度應大于60LUX。
機房內的配電系統考慮了與應急照明系統的自動切換。
該機房電源進線正常時由市電供電,市電故障時由UPS供電,進線直接引入機房專用配電柜總輸入開關。
機房設計了一個市電配電箱,對機房的市電進行配電,配電箱為機房專用標準配電箱,配備低壓開關。柜內配有市電備用回路,安裝防雷保護器。
機房設計了一個UPS配電箱,對機房的UPS電進行配電,配電箱為機房專用標準配電箱。箱內配有UPS電源備用回路。
機房所有插座均采用普通電源插座和彈起式銅插座,普通電源插座安裝在墻壁上,彈起式電源插座安裝在防靜電地板上,美觀大方。
七、學校機房建設電氣設計依據
● 國標GB2887-89《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》
● 國標GB50174-93《電子計算機房設計規范》
● 國標GB9361-88《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》
● 國標GBJ52-82《工業與民用供電系統設計規范》
● 國標GBJ54-83《低壓配電裝置及線路設計規范》
● 國標GBJ 232-83《電氣裝置安裝工程及驗收規范》
八、學校機房建設電源部分:
1、負荷及電源進線
機房負荷計算:計算機設備用電
空調、新風設備用電
照明及輔助用電
機房擴展備份用電
2、計算機機房總用電量
電源的容量:應保障計算機設備、空調、新風設備的用電。市電與市電間、市電與UPS的切換應在配電間完成。
進線:由大樓中心配電室經豎井引入四路五芯VV-ZR系列(難燃型)電纜經金屬線槽暗敷引入機房配電間:兩路雙回路低壓電源供電。
3、配電設備:
在機房配電間設置一臺動力配電柜,一臺照明配電箱:
(1)動力配電柜負責空調、照明、機房內設電源插座及機房擴展備份用電控制。
(2)照明配電箱負責機房內所有區域照明.
4、配電柜結構:
配電柜進線采用上進下出方式。
具有如下特點:操作,維護互不干擾;端子接線保障設備安全;屏面模擬板使操作簡易掌握,同時防止誤操作。
5、電氣元件選擇:
空氣開關選用進口產品;其它元器件均選用合資產品(繼電器,指示燈,端按鈕等)
6、弱電部分
弱電布線系統全部采用橋架布線,每臺機柜布雙網線,
7、橋架選擇
除照明、輔助插座采用金屬管配線外,其余所有線纜均采用橋架布線。
8、配電線纜部分
配電線纜采用阻燃型電纜或交聯阻燃電纜。
九、學校機房建設照明系統
1、照明方式
工作區域采用3×20W格柵燈具照明,
照度在300勒克斯-600勒克斯選擇。
2、照明控制
燈具照明控制選用開關箱,蹺板開關控制。
燈具控制開關選用正泰產品。
3、輔助用電
機房區域內墻面輔助用電插座選用正泰產品.
4、應急照明燈
應用應急照明燈,照度為60LUX。
十、學校機房建設配電系統設計
市電配電柜部分:該部分采用機房專用配電箱來完成,它接到總配電室送過來的市電電源,通過總電源開關,輸出到分支回路中,我們為該部分設計了18條回路:照明回路6條,中央空調回路1條,新風機回路1條,其它輔助插座回路5條,備用回路3條。
UPS電源部分:該部分采用機房專用配電箱來完成,它接到UPS送過來的單路電源,通過160A總電源開關,輸出到分支回路中,我們為該部分設計了十五條回路:服務器回路2條,監控報警回路1條,交換機回路2條,工作站回路2條,消防回路1條,備用回路6條,精密空調回路1條。
十一、學校機房建設機房消防系統設計
機房區域消防系統分為消防自動報警系統和消防滅火系統。由于機房內部火災主要為電氣火災,而機房的吊頂上、地板下有大量的配電線路,因此需設置吊頂上、吊頂下、地板下三層報警;機房內大量的計算機及外聯設備嚴格要求使用氣體來滅火。
一、設計內容信范圍
此工程為機房七氟丙烷氣體消防工程
本設計共對主機房、集線室、配電間、地板下共四個保護區進行七氟丙烷氣體自動滅火系統有管網設計。(其中將地板下單獨設為一個區)
二、設計依據
1、國際標準草案《氣體滅火系統——物理性能和系統設計》ISO/CD/14520-9
2、《七氟丙烷(HFC-227ea)潔凈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》DBJ15-23-1999
3、《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》Q/QS03-2001
4、甲方提供的應保護區域的建筑平面布置圖。
三、基本設計參數
1、系統儲存壓力:4.2Mpa(70L、90L)
2、噴頭入口壓力:不小于中期容器壓力一半;
3、氣體噴放時間:≤10S
4、系統啟動氣源:N2
5、環境溫度:≥10℃
6、防保區的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.5h,圍護結構及門窗的允許壓強不小于1.2Kpa,且防護區的門應向外開且能自動關閉。
7、儲瓶區應是防護區外的專用儲瓶間,該房間應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有關規定,應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,室溫應為-10~50℃